近期台灣房地產市場呈現詭譎且複雜的局面:一方面有數據顯示房價正在修正,但另一方面,市場實際成交價格卻節節攀升,建商預售屋更是不見降價。這種看似矛盾的現象,不僅讓購屋族無所適從,更導致整體買氣急劇降溫,房仲業績大幅萎縮,市場氛圍彷彿回到新青安貸款政策推出前的冰點。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深層原因?
市場數據的兩面性:跌價與漲價的拉扯
弔詭的是,市場上同時存在著房價下跌與上漲的訊號。根據永慶房屋的統計,房價微幅下跌了1.6%,且看跌房市的消費者比例也下降到37%,這似乎暗示市場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一面倒地預期上漲。
然而,591房屋交易網的數據卻描繪出截然不同的景象:全台平均成交單價已悄然攀升至每坪47.6萬元,比起去年同期足足貴了超過6萬元,漲幅高達一成以上。這顯示在實際交易層面,房價仍在持續創高。
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落差?一種可能的解釋是,數據採樣的時間點和樣本屬性差異。永慶房屋的數據可能更多反映的是成屋市場的議價空間變動,而591的數據則涵蓋了大量新推案,特別是預售屋,這些新案往往定價較高,拉高了整體成交均價。此外,部分精華區或特定產品的熱銷,也可能拉高了平均值。
台經院看壞、建商照漲:心理與現實的脫鉤
更讓人費解的是,即使台灣經濟研究院(台經院)已連續五個月對房市前景發出警訊,預期未來房市將面臨挑戰,但預售屋建商們卻依然「老神在在」,新案開價不手軟,甚至持續調漲。
這種現象背後,除了反映建商對原物料、工資成本上漲的轉嫁外,也可能存在對未來市場的樂觀預期,或是對資金成本的壓力考量。在土地取得成本居高不下、營造成本持續攀升的現實下,建商寧願拉長銷售期,也不願輕易降價,這使得「有錢人不敢輕易進場,沒錢人根本買不起」的矛盾局面日益突出。買方市場與賣方市場之間的拉扯,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。
買氣急凍:房仲與建商銷售面臨嚴峻挑戰
高房價與市場觀望情緒的雙重夾擊下,房市買氣出現明顯急凍。今年上半年,全台完銷建案的數量銳減了整整五成,其中素來為房市熱區的台中,更是慘跌近八成,顯示市場去化速度大幅放緩。這直接衝擊了建商的資金周轉與推案策略。
同時,房仲業者的業績也呈現大幅萎縮,普遍面臨四到六成的衰退,彷彿一夜之間回到了新青安優惠房貸政策推出前的低迷期。這說明了雖然有政府政策的扶持,但高房價與市場不確定性對消費者信心的打擊,仍是更為強大的力量。當購屋決策變得異常審慎,甚至趨於停滯時,最直接受影響的就是前線的銷售人員。
新青安效應退潮:市場將回歸基本面?
「新青安」政策在初期確實為首購族帶來了購屋誘因,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買氣。然而,隨著時間推移,其效應正逐漸減弱。當房價漲幅遠高於青安貸款所能提供的利息補貼時,這項政策的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。
目前的市場狀況,更像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市場過熱的反噬。當政策紅利逐漸消退,市場將更真實地面對供需、成本、利率以及整體經濟前景等基本面因素的考驗。
購屋策略建議:觀望與等待明年機會
面對當前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房市,業內人士普遍建議,對於有購屋意願的民眾來說,或許等待明年會是更為明智的選擇。
預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,市場將持續處於盤整階段。建商面臨銷售壓力,可能會出現更大的議價空間,或是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方案。同時,市場上對於利率走勢、通膨壓力和總體經濟情勢的判斷,也將逐漸明朗。屆時,購屋者能以更清晰的視角,做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決策。
發佈留言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